心理治疗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2024-3-2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一、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1、 根据郭念峰(定性)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人格相对的稳定性。

2、根据许友新心理冲突“长形”与“变形”之分。心理冲突的长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不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也有相应的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解决不了。

3、根据许友新临床评定方法定量的三标准;

一、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1分;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二、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修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三、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和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如果总分为3分,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要补充说明的是,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评定涉及的时间太短是不可靠的。

4、许友新教授提出诊断恐怖症有三条标准:

1、害怕与环境不相称、、、、、恐怖症病人的害怕是异常。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3、对所害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

本例符合这三条标准,故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三、常识性的区分

1、 离奇异怪的言谈、思想和行为。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四、标准化的区分(1991)李新天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以下四类判别标准。

1、医学标准。2、统计学标准。3内省经验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

五、、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986、)郭念峰认为:心理是客观的反映,是脑的机能。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定性三标准)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就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直性。如果一个人说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重知觉的刺激物,那么,我们必须肯定,这个人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另外,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了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这时,我们便说,他产生了幻想。

2、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部分,但他自身确乎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直性的关系,这种协调一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也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

3、 人格相对的稳定性

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项了问题。

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

精神障碍分类三大诊断系统:                            

 1ICD---10 (国际)2DSM---IV (美国)3CCMD---3(中国)。

CCMD---(中国)的诊断标准

包括: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排除标准。

三、 器质性精神障碍。

四、 心理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五、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障碍。

六、 障碍(情绪、情感精神障碍,抑郁症、自罪妄想、躁狂症)。

七、 癌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八、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九、 人格障碍、习惯于冲动控制障碍。

十、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与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十一、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十二、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七、、正常与异常的界定标准:

1、 以经验为标准;以病人的主观体验为标准。

2、 治疗者或研究者对异常现象的主观判断。

3、 以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规范)为标准。

八、心理健康的标准: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1946年第三节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4、在职业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地生活。

九、1、引发心理行为的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婚姻和家庭因素。(工作程序)

确定相关生活事件,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的生存环境。分析资料:确定临床表现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确定社会文化与心理障碍发生的关系。

2、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因素。遗传因素,躯体问题。

3、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学因素。知、情、意。生活事件的诱发。

1)就事论事。2)寻找相关。3)迹象分析。

十、动力学因素。精神分析。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快乐原则(潜意识)。生理、心理的需求和满足。性冲动。

**自我:现实原则(前意识)。延迟满足,他律。

**超我:道德原则(意识)。自律。他律、自律阶段。

**自我在协调“本我”与“超我”之间将会产生焦虑。

**有“本我”的适度体现是正常的。完全的顺从及暴露本我就是异常的。

十一、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个性;

1、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感、知、觉,观察、记忆、思维、想象。

2、 人格心理个性包括两种;@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报复水平也是人格特征的表现。

心理的独立主要是指经济的独立(社会化)

客我是客观存在的;高、矮、胖、瘦等。主我是对客我的认识,是自我的动力成分,是活动的过程,客我则制约主我的活动。

症状过程: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心理健康水平的十标准  郭年锋1986年在《临床心理学》一书中提出:

一、心理活动强度;这是指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在遭遇精神打击时,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精神刺激,反映各不相同。这表明,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不同。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反应强烈,并容易遗留下后患,可以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病,而抵抗力强的人,虽有反应,但不强烈,不会致病。这种抵抗力,或者说心理活动强度,主要和人的认识水平有关。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认识时,就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固有的性格特征,当时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神经系统的类型,也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二、心理活动耐受力;前面说的是对突然的强大精神刺激性的抵抗能力。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可以使耐受力差的人处在痛苦之中,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便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改变,精神不振,甚至产生严重躯体疾病;但是,也有人虽然被这些不良刺激性缠绕,日常也体验到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最终不会在精神上出现严重问题,有的人,甚至把不断克服这种精神苦恼当作强者的象征,作为检验自身生存价值的指标,有的人甚至可以在别人无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辉成绩。我们把长期经受精神刺激的能力,看作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称它为心理活动的耐受力

三、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咱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状态,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经常处在紊乱状态,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可以说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四、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因为注意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他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等也越严重。

五、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的无关因素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当然,受暗示这种特点在每个人身上都多少存在着,但水平和程度差别是较大的,女性比男性较易受暗示。

六、康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极大波动,行为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但是,由于人们各自的认识能力不同,人们各自的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会有差别。这种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用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恢复的较快,而且不留什么严重的痕迹,每当再次回忆起这次创伤时,他们表现的较为平静,原有的情绪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情绪的强度;情感的表达;思维的方向和思维过程都是在人的自觉控制下实现的。所谓不随意的情绪;情感和思维,只是相对的。它们都有随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难以察觉罢了。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自控程度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当一个人身心十分健康时,他的心理活动会十分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辞令通畅,仪态大方,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这就是说,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如何进行判断。为此,精神活动的自控能力不矢为一个心理健康指标。

八、自信心;当一个人面对某种生活事件或者工作任务时,首先是估计自己的应付能力。有些人进行这种自我评估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估计过高,一种是估计过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后者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前者,由于过高的自我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因掉以轻心而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后者由于过低评价自己的能力而畏首畏尾,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为此,一个人是否有恰如其分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咱标准。“自信心”实质上是正确自我认知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提高。但是,如果一个人具有“缺乏自信”的心理倾向,对任何事情都显得畏首畏尾,并且不能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心,那么,我们可以说,此人心理健康水平是不高的。

九、社会交往;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交往的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出现种种异常心理。因此,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也能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一个人毫无理由地与亲友和社会中其他成员断绝来往,或者变得十分冷漠时,这就构成了精神病症状,叫做“接触不良”。如果过分地进行社会交往,与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一见如故”,也可能是一种躁狂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心情抑郁,人处在抑郁状态下,社会交往受阻较为常见。

十、环境适应能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心理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人为了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为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就必需适应环境。因为,一个人丛生到死,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生存环境,环境条件是不断变化,有时变动很大,这就需要采取主动性的或被动性的措施,使自身与环境达到心得平衡,这一过程就叫做适应。主动适应,其内涵是积极的改变环境;消极适应,其内涵是躲避环境的冲击。有时,生存环境的变化十分剧烈,人对它无能为力,面对它只能韬晦、忍耐,即进行所谓的“消极适应”,“消极适应‘只是形式,其内在意义也含有积极的一面,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显示意义。当生活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人能否很快地采取各种办法去适应,并以次保持心理平横,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

河北邢台畅想心理职业培训学校·畅想心理咨询中心

网址:http://www.hbxtxl.cn/     http://www.xtxlzx.com/ 

地址一:邢台市襄都区(开元路与团结路交叉路口北行100米路东)恒大城2号公寓楼7层716室

地址二:邢台市襄都区红星西街(路南)西仓巷南行20米路东

乘市内18路公交车到邢台市政府下车西行30米(路南)西仓巷街路东

联系电话:13363713910  13131956613  18131966618  张老师

办公电话:0319—5212185   

 

 

 

预约电话;0319-5212185 手机:13363713910 18131966618 13131956613

地址一:邢台市桥东红星西街路南西仓巷路东

地址二:邢台市襄都区恒大城(开元路与团结路交叉路口北行100米路东)2号公寓7层16号工作室

版权所有 : 邢台市畅想心理咨询中心 E-mail:zym3285700@163.com

备案号:冀ICP备2021024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