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障碍与治疗
附:中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
心理挫折,是指人们的预定行为目标受阻,原有行为被迫中止,在心灵上产生失落的一种状态。
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正处于突变期,易于出现各种问题,被称为“危险期”、“突破期”。这时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和各种心理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就会产生心理挫折和心理失衡。
一、心理挫折的原因
l.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烈地震撼着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学校培养他们要做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但社会上一味地看重金钱,金钱万能等负向的影响,使中学生找不准方向,产生了心理失衡。
2.理不顺的人际关系。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青春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往往爱模仿,但鉴别能力差;喜欢活动,但缺乏独立能力;热情高,但意志薄弱;上进心强,但自控能力差。正因如此,中学生常常做出一些不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行为,做为教育者负起教育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但是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就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产生了心理冲突。
中学生比较幼稚,有时因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严重的心理挫折,出现了心理失衡。
3.对家庭教育的逆反。中学生自以为自己长大,可在父母眼里他们还是个小孩子,一切都想独立但又不善于独立。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和孩子难免产生一些矛盾。
4.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生活优越,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经受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
中学生遭受挫折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时,要立足于分析他们心理健康失衡的原因,有的放矢地给与疏导、排解。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注意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引导学生正视挫折,对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从理论学习和生活经验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如此。
不要怕挫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对待挫折。为此可以开展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讲演会、讨论会等,使学生认识到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挫折是经常出现的;同时,还可以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对待挫折的态度。如果条件许可,还要有意识地提供适度的挫折情境,以锻炼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诸如组织他们登山、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他们的性格。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既敢于参与竞争,又善于竞争的精神,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时不气馁、刻苦攻关,勇攀高峰。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逐步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他人,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道德观念,体验一定的道德情感,实践一定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气氛中健康成长。在学校班级里,许多所谓的“坏”学生,之所以被贴上“坏”的标志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学生在家与父母、亲友,在校与教师、同学关系处理不当,又缺乏正确的引导,继而导致极端的行为,如离家出走,顶撞乃至侮骂教师,与同学打架等等恶劣行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挫折,主要是不能正确地理解他人,造成事与愿违的现象极多,因此,教育者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具体情况,举办专题性讲座或主题班会等,创设情景给予他们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探讨,增强学生人际关系的感受能力、协调能力,了解具体的要求和方法,克服人际关系中的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分析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需要等等。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里更正常学习和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气氛中健康成长。
3.帮助学生排解因自我的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在这一方面,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地采取简单批评、禁止的方法,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注意维护他们心理健康。如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宣泄,向信赖的人倾诉,取得帮助;或坦诚交换意见,求得学生心理上的平复;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出多余的“能量”以解除心理紧张,或消除心中的积郁;认真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肯定学生一点一滴的成绩,鼓励学生不断进步等。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有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合作,其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当前,国民经济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强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这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附: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所谓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时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自己的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恢复自己情绪的稳定,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中学生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智。就是在遇有挫折和心理冲突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去分析挫折和心理冲突的性质、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2.渲泄。是指心情烦躁,用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改用语言宣泄。如,可及时找学校领导、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尽情倾诉一下自己的苦衷、愤怒和不平,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以解脱或减轻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大叫几声,痛哭一场,把自己内心破坏性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再冷静地处理问题。但要注意场合,时间和尺度。
3.转移。是指挫折太大,心理冲突太强,一时难以排解,而采用转移大脑兴奋中心的方法。即在挫折太大、心理冲突过强时,扔下这些不去理睬,转移去做自己最喜欢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事,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脱离现有环境,进入新环境,来达到缓和情绪的目的。
4.升华。升华是指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不悲观失望,不气馁,把它变成动力,并升华到干一番事业上来。遇到困难,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把它看成是前进的力量,不干出成绩来誓不罢休。
附:克服受挫折心理的方法
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和克服受挫折心理呢?
首先要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应该是发现问题。比如班主任在接触学生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家庭环境、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这样,当考试、入团、竞赛、评比、升学等事情出现和结束时,就能准确地分析和观察出不同学生产生的不同反应及其心理状态,就能及时地对那些产生受挫折心理的学生做工作。
其次要用正确的方法。根据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
特点,可以用下列方法克服学生的受挫折心理:
l.降温减压法
如学生打架,经常会发生你打过去我打过来的现象。教师就应当在第一次打架发生时,及时做失败者的工作,因为失败者这时产生了严重的受挫折心理。教师采取降温减压的方法,用温暖人耳表示同情的善言加以劝慰,就会使对立情绪逐渐消失,进而会使学生向教师吐露真言和事情的真相,有利于教师进一步做好工作。这时教师再从信任和尊重受挫者出发,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劝慰、启迪和诱导,同时晓以利害。结果就会逐渐熄灭受挫者心中的怒火,使报复心理消失。
2.疏泄方法
在产生受挫折心理后,不少人往往情绪紧张,日思夜想,非常苦闷,既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学习。只有使这种紧张的情绪发泄出来,才能使人恢复理智状态。教师在做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使受挫者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这就是疏泄的方法。这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比如有的学生没有被批准入团,会产生同老师对着干的言行,又不是公开的。教师就应主动接近他们,通过谈心疏通思想,让他们说出原因,然后再帮助他们澄清是非,弄清真相,消除误会。如果不及时做这些学生的工作,他们就会消沉下去。时间越长,思想工作的阻力越大,积极因素也就逐渐减少。
3.审查目标法
人的活动都是有目标的,脱离实际的目标只能给人以挫折和失败。采用审查目标法就是帮助遭受挫折、产生受挫折心理的学生审查原目标是否符合实际。如果不符合实际或超越实际,就应当重新修定目标。
有些学生考大学成为泡影,就通过自学或通过函大电大继续学习,有的却走上自杀道路。前者在挫折面前就是重新修订了自己的目标,后者则在挫折面前失去了心理平衡。
教师不管对学生或学生家长,必须实事求是地帮助他们共同分析目标,期望值不能太高。如果期望太高,又缺乏必要的条件,就要重新审查和修订原目标,修订期望值,使之和现实相符合。学校经常在学期中间或考试前召开家长会,这是帮助学生和家长重新审查目标的好机会。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分析审查原目标,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变挫折面前的压力为动力,使之全面发展。
十
在中学生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现象——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一、中学生逆返心理的特点
1.盲目性。中学阶段是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学生精力充沛,探求能力和好奇心有了很大的发展,往往显得更加好动、好问、猎奇、执着。但由于心理的发展与之不相适应,思维的偏激性很大,学生往往处于一种“找不到正确的活动途径、有劲无处使”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使劲”的突破口,盲目地行动,表现得很任性。
具有这种逆反心理的学生,一事当前,无论其正确与否,都盲目地加以抵制,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凡事,无论可行还是不可行,只要他想干,就干,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遇事好感情用事,缺乏冷静的思考。
2.社会性。现在的中学生对外联系广泛,信息来源渠道多,接收信息量大,知识面也较宽,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不能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改革时期,一些人趁机搞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也给中学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使之产生消极情绪,而他们往往又由于理论修养不够,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能力,容易感情用事,过于偏激,产生逆反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3.感应性。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互相感应的力量,而这种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所产生的感应作用,它对先进层来说是一种逆向拉力,对后进层来说是转化的阻力,影响着两头,具有感应性。学生往往用聪明的大脑给教师挑“刺”,给学校挑“毛病”,甚至于发展到故意捣乱,以冲撞老师为荣。他们把老师、学校对学生的每一个要求都说成没有必要,我行我素。这种逆反心理的感应性对班内影响很大,如不善加引导,会影响班级建设,妨碍学生的进步。
4.自发性。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应,它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个体间相互影响自发形成的,遇事感情上接受不了而产生一种抵触情绪造成的。没有什么人指使,也没有十分明确的指向目标,不知该做什么与不该做什么,往往不受约束,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只图痛快。有时看到别人那样干,也跟着干,这一从众心理是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自发产生的表现。
5.可变性。中学阶段,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意识比较强烈,但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所以想独立自主,一时还做不到。他们的思想不成熟、不定型、可塑性大,只要我们善于引导,是可以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实行有效的控制的。有的学生具有逆反心理,但并不是处处都逆反,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教育的作用,因势利导,逆反可以发生逆转,具有可变性。
二、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合理的教育,它表现在:
1.教育思想“僵化”。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不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不研究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心理学的修养贫乏。他们不能做到了解受教育者,掌握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2.教育形式“封闭”。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坐而论道地进行说教,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学生对此没有兴趣。千篇一律的报告,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5.教育方法的“注入式”。我们有的教育工作者习惯于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从“管”字出发,置学生于教师的控制之下,单方面地给学生灌输道理。甚至以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定下许多禁令,要求学生完全听命于教师的安排和灌输。这是一种看管型的注入式思想教育,其结果使一部分学生只会按教师的眼色行事,离开了指示灯就不会走路;而另一部分主张自立、自理、自治的学生则与教师、同学关系紧张,情绪抵触,甚至对立,产生逆反心理。
4.教育内容“单一化”。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行为规范、道德水平、思想深度,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这种思想教育内容的层次要求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一定的联系。低层次有待于向高层次发展,高层次中又含有低层次的内容,应该是有层次、分阶段,有机结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由低向高攀登,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然而我们有时搞的教育内容是单一的,用统一的模式把人框起来,从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采用一般化的教育方法,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使教育收效甚微,十分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应当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而这种按一个模式塑造人的思想教育的做法,则恰恰是违背马克思教育思想的。这不能不说是产生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三、学生逆反心理的类型和抑制方法
那么,学生逆反心理有哪些类型呢?
1.自负型逆反心理。一般来说,这类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昵爱的家庭环境中,处处受到家长的偏爱和庇护,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小的性格,特别是进入中学后,更显得固执己见,听不得劝告或批评。对于这一类学生,直接指出缺点,让其改正,是很难起到教育作用的,而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首先,要善于寻找最佳的教育时机。比如,他们因不听别人的忠告而受到了惩罚,就应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以细心的教育和引导,使其在事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缺点,这样做常常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讲一些有关骄横自负而贻误终身的事例,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省。第三,主动和家长联系,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一同做好转变学生思想的工作。
2.困惑型逆反心理。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中学生正处在由过去的“依赖性”吸收知识向“独立性”吸收知识的过渡阶段。当他们眼里见的、实际做的与教师以前所教育的对不上号时,就慢慢地在思想上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怀疑,对社会感到困惑,有的甚至认为教师欺骗和戏弄了自己,在心里产生一种困惑型逆反心理。要消除这种不良心理倾向,一方面,要不断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全面地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使他们慢慢地从理想王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另一方面,要防止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他们看到社会不是他们所想象的“理想王国”时,应教育他们不要把社会看得一团糟。要善于运用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先进事例说明一些道理,使他们感受到尽管社会上良莠并存,但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是好的,真善美是人类的最终追求。
3.失落型逆反心理。人的天性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理解和支持,学生更是如此。一旦学生的长处和进步得不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他们就会失去上进的信心和力量,在心里产生失落和被遗弃的感觉,从而用消极、冷漠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事物。久而久之,便自我消沉,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是应端正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意发现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公正的鼓励和表扬;二是针对具体有这类心理倾向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地多和他们接触和谈心,在学生学习上多给予帮助和关怀,逐步消除对教师的误会和隔膜,不断地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情谊;三是,教师要把握住给他们显露和运用其特长的时机,使他们尝到成功后的喜悦,激发他们进取的信心和勇敢。
4.受挫型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或因人格受到污辱,或因自尊受到伤害,或因学习受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整天沉溺于烦闷和痛苦之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和满足。针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摸清他们的心灵创作的原因,对症下药,逐步医治他们的心灵创伤,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同时,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其次,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和互助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做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共同携起手来,帮助这类学生从痛苦中挣脱出来,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家庭的关怀,从而忘掉过去,满怀信心地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河北邢台畅想心理职业培训学校·畅想心理咨询中心
网址:http://www.hbxtxl.cn/ http://www.xtxlzx.com/
地址一:邢台市襄都区(开元路与团结路交叉路口北行100米路东)恒大城2号公寓楼7层716室
地址二:邢台市襄都区红星西街(路南)西仓巷南行20米路东
乘市内18路公交车到邢台市政府下车西行30米(路南)西仓巷街路东
联系电话:13363713910 13131956613 18131966618 张老师
办公电话:0319—5212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