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弱势群体,在普通高校迅速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高职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存在社会歧视和自身综合素质(学习能力、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其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使得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具有自身特点,尤其是新生和临近毕业的学生之中,他们面临各种挫折和压力,使他们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陷入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之中,轻者诱发心理障碍,危害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重者失去控制,甚至导致自杀或伤人等灾难性后果,影响校园的秩序和社会的和谐。如何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化解高职生已存在的心理危机,是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难题。建立高职生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机制,能真正深入地预防和化解高职生的心理危机。
一、高职生的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
所谓危机是指一些个人的困难和境遇,这些困难和境遇使得个体无能为力,或者说个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惯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心理危机则是强调危机事件给人的心理带来的严重创伤和巨大冲击。由于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料。所以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及社会的混乱。
高职生心理危机是指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和发展时期的心理危机问题。由于高职生处于人生特殊发展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但是心智和情商又没有达到足够来应对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折或打击的成熟程度,因而其心理状态难免有处于危机状态的可能性。加之,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随着经济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各种思想的相互激荡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化,这对高职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遇到的各种事件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可能引起心理失衡。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和引导,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预防和干预,会逐渐发展为心理危机。
美国学者吉利兰和詹姆斯认为:通常个体会以下列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对危机作出反应。一、在理想的情况下,当事人能够自己有效地应付危机并从中获得经验,发展壮大自我。危机过后,他们自己产生了积极的变化,使自己变得更为强大和富于同情心。二、当事人虽然能够度过危机,但只是将有害的后果排除在自己的认知范围之外,因为问题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在以后的生活中,危机的不良后果还会不时的表现出来。三、当事人在危机开始时心理就崩溃了,如果不提供立即的,强有力的帮助,他们就不可能再向前走一步。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为:危机是危险与机遇并存,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包括杀人和自杀。但危机更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够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够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论述的:危机是个体发展所面临的转折点,是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出现的特征性的问题。在面临危机时,个体若能够予以积极应对,则会增强自我,增加在以后各阶段成功解决危机的机会。个体若予以消极应对,则会削弱自我,减少在以后各阶段成功适应的机会。第二种情况就是一种消极应对的方式,当事人往往回避问题,或者将尚未解开的心理情结压抑到无意识中,表面上看不出心理危机的存在,但最终会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有许多严重的心理危机就是由于个体长期压抑的突然爆发,最终导致个体学习、生活不能正常进行,直至产生退学、自杀等严重后果。至于第三种情况,主要与个体有关,心理危机的产生与应激事件有关,同时,还与个人解决应激的有效资源有关。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能构成心理危机,也取决于以下几点:第一、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第二、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第三、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而个体在这三方面往往存在较大差异。
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的影响,比如,为个体提供精神支持,使其有足够的信心消除危机;有选择的倾听,为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选择适当的机会为当事人传达希望和乐观精神;按实际情况向当事人提出劝告和建议,制止不利情况发生。最后使事情发生指向预期的目标
二、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组织保障系统
要使高职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能真正发挥效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既要有心理危机的干预的领导机构,又要有执行机构和信息提供机构。各级机构,既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要明确归属,理顺关系。
1、建立领导决策机构——心理危机领导小组
组长由学校主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付组长由学生处处长、教务处处长、后勤处处长担任,各系党总支书记为主要成员。领导决策机构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制定发行心理健康教育文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校园重大心理危机进行决策处理,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政支持和高效运行。
2、建立执行机构——学生心理危机工作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组长由学生工作处处长担任,付组长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担任,成员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教师、校医、宿舍管理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教师主要由“两课”教师、团委干事和各系专职辅导员(包括班主任)构成。主要功能,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活动等途径对高职生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并指导院系心理部长、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做到对学生的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对重大的心理危机不能进行有效干预时,应及时上报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3、建立信息提供机构——学生心理危机自助互助组织
主要由院学生会心理部、系学生会心理部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院系心理部按学生会工作机制运行,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功能:院系心理部部长每周向心理危机工作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院系学生的心理动态(填表),班级心理委员负责每周向部长汇报本班同学的心理动态(特别关注有自杀倾向、行为反常、异常孤僻的同学),另外,还负责向班级学生宣讲心理健康知识。
4、学生心理健康协会
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由喜爱心理学的学生组成,在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心理协会以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实际效果的活动,为宣传、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构建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第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第二,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第三,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那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等。第四,学校应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高职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识,认识到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一样的存在,帮助他们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他们的心理卫生保健意识,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第五,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咨询,以便及时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缓解焦虑不安的心情,避免心理问题加重。第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增强交往,提高自信心,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调整心态,进而明确生活及健康的目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并利用学校内的一切可以使用的宣传媒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构建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
心理危机干预不是盲目的被动应付,而是努力去引导可能处于危机状态的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危机预警,就是在危机警情发生之前对危机进行预测预报。从而在危机爆发之前,识别警情,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警情的目的。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引导高职生认识心理危机、理性面对和处理心理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特别是恶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在危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开展积极的主动干预。因此,建立校园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是长远、有效地应对高职生心理危机最基本的方式。
预警系统通过对预警对象、范围、预警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发布危机预告,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和现实的危机因素,以对整个危机干预体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危机发生的突发性和意外性,将可能发生的心理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通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是对高职生进行心理普查,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总体健康状况,准确、迅速的发现高危对象,并且,有针对性辅导和跟踪观察,从而达到干预和防止心理危机恶化目的,同时优化心理档案建设,包括确定心理档案的内容,学生资料的收集,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解释和建立心理档案等,实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三早”心理危机防治原则。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备能够对高职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获得预见性的信息、能够使心理危机机构和人员提前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危机干预效能
(四)、形成完备的高职生心理危机预案
心理危机预案是当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可根据其预定的处理方法、路径和程序来处理,实施危机干预。它是实施危机干预的基本依据,是危机干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一个优秀的预案可以避免危机出现后人们的慌乱,避免在危机处理中的忙中出错,能够有效地引导干预者使用正确的方法或策略解决危机事件。设计预案应注意:首先要深入调研,理清因素。必须对危机事件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的、翔实的资料,理清相关的影响因素和实际需要的各种环节;其次,分类细化,措施得当。对不同种类的危机事件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最后,模拟演练,实践检验。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我们的预案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国外针对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事件大多有比较完备的干预预案,我国这方面还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当高职生发生应急性心理危机时,危机的发展和演变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及时的帮助和干预。1976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Butcher 和 Mandal提出了危机消除的一般预案:1、给予当事人精神支持;2、提供当事人心理宣泄的机会;3、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4、保持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5、有选择地倾听;6、理解当事人的情感;7、探讨未来的后果;劝告、直接提出建议;9、正视当事人。以上预案过于笼统,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类型的心理危机建立有针对性的预案。
(五)、建立危机干预快速反应系统
危机干预快速反应机制,能够确保危机发生时,当事学生尽快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1)设立危机救助热线电话,专人值班,以便对发出危机求救的学生进行紧急援助。(2)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者主要依靠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组织监护小组,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状态,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对于危机程度较高者,学校应及时与家庭联系说明情况,请家长来校帮助监护,如家长不愿来校也可以将其接回家治疗;对于严重心理危机者,必须通知学生家长来校,与学校共同配合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3)对于突发学生自伤、自毁事故等的紧急处理,院系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报告给学校相关部门,进行紧急救助。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学生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学校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调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做好医疗救护过程中的安全监护;校医院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其转大型医院治疗;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制定心理援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因心理危机休学而后又复学的学生,院系应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且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咨询中心定期随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院系。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对于有效解决目前高职生日趋严重的心理问题,唤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对高职生心理问题、心理危机的重视具有重要意义。危机干预的最高水平是没有危机的显现,但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心理危机具有不可避免性。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心理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和探索,并不断实践,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对高职生生理和心理造成的伤害;要重视和加强高职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齐心协力,立足预防,科学干预,不断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为高职生的成长和成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