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适龄青年得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社会急速发展使得竞争压力也急速增加,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恐惧。另外,由于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面临冲突和压力,使得一些心理相对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陷入了心理危机,由此而引发的危害自身健康与校园安全的事件,受到高校、教师、社会与家长们的高度重视。而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如何从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探讨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与目标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
“危机(crisis)是指人类个体或群体无法利用现有资源和通常应对机制加以处理的事件和遭遇。”[1] “心理危机表现为静态与动态两种。静态心理危机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主要表现为:个体运用惯常的应对方式无法处理所面临困境时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过渡状态。在危机状态下,个体会出现一系列负性的生理、情绪、行为反应,如果危机反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便会引发心理疾患或过激行为的产生。动态心理危机则强调的是一种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危机具有心理状态的失衡、个体资源的匮乏、认知反应的滞后性等特征,是个体发展中原有平衡状态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的过程。心理危机的动态和静态是相互转化的,当危机易感个体处于静态时,危机并未显示出来,当遭遇生活应激事件时,动态心理危机便爆发了。”[2]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是指高校学生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由于无法克服心理冲突或外部刺激而对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事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大学生一旦产生心理危机,无论是在思维、语言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思维混乱、语无伦次、行为怪异、严重不合群现象等。具体表现为:
1. 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
2. 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
3. 行为改变。不能专心学习工作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粘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4. 躯体方面。有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现象。
危机干预是Crisis Intervention的译语,也有译为“危机调解”、“危机介入”、“危机管理”。关于危机干预的概念,最初来源于林德曼和卡普兰的工作,指化解并告知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未来的应激事件(Lindemann,1944;Caplan,1961)。稻村在其1977年发表的相关研究中则认为,危机干预是对于面临着危机的人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对应措施,使其能够在避开危机的同时,达到进一步适应那种危机所运用的治疗方法。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这些人或人群平衡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3]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
(二)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是:一是帮助危机当事人减轻情感压力,避免其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帮助当事人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三是提高当事人危机应对能力,学到更好地应对危机事件的策略与手段,使其更加成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危机干预中心的力量无法取得最好的干预效果。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必须建立广泛的工作网络和比较通畅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处于危机中的学生得到最好的救助。
众所周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以专业的危机干预人员为主。但目前我国高校现有的可任用承担危机干预工作的人员很少,更多的是用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和医务人员来代替。其实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很强的优势:
(一)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储备和管理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
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含有正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技能的训练以便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高校一般使用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对所任用的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让辅导员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心理咨询和精神病学知识,学会鉴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严重的精神疾患,这样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辅导员可以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另外,辅导员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大学生的上课情况、人际关系、课余生活、社会活动都受到辅导员的关注和引导。丰富的学生管理经验使辅导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些能力在心理危机干预中都是很必要的。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网络中处于第二级网络,是连接一级网络学生骨干和三级网络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
(二)与学生联系的紧密性
高校一般是以院、系(专业)为单位的,分年级配备辅导员,这种设置使得辅导员熟悉本专业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与辅导。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老师,长期处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比较了解。而且由于班级组织形式相对固定,辅导员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等方面都了如指掌。这非常有利于危机干预和教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干预效果的巩固。
(三)高度的亲和性
心理危机的干预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只有单方的干预,没有对方的认同是取不到好的效果的。一般说来,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度很高,他们更愿意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这是因为辅导员一般比学生的年龄稍长、刚经历过大学生阶段,有的辅导员还与学生同吃同住,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了解。他们最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能首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辅导员能在心理危机萌芽阶段就给予大学生及时的疏导,就有可能将危机扼杀在摇篮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16号)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入、全面、创造性地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要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4]以此意见和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为指导思想,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包括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危机高发群体档案。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形成对大一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的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每一位新入学的同学发放普及心理健康常识的小册子,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采用学生健康调查表对新生进行心理测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等工作。通过这个活动,一是让新同学一入校就树立起注重心理健康卫生的意识;二是可以了解新生过去的心理健康状况;三是可以对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是学校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联合起来进行的一项大规模活动,辅导员在其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也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类型,鉴于有些群体的特殊性,辅导员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掌握其思想动态发展。在大学校园中,有七个群体是心理危机高发群体。一是贫困生群体;二是独生子女群体;三是新生群体;四是毕业生群体;五是学业困难学生;六是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七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包括五类:行为问题、品行障碍、性心理问题、神经症倾向和人格障碍。一般这些群体发生的多属发展性心理危机,有些可以通过学生自身成长来解决,有些则需要心理咨询和专业的心理治疗。
(二)培养学生骨干,建设和谐班集体
人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也会形成自己的心理内环境,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心理或社会环境,既可能成为心理危机的刺激源,又可为他摆脱心理危机的影响提供支持。因此辅导员可以利用朋辈心理辅导理论,在各班级设心理委员、心理保健员、心理信息员,专门负责班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现、汇报、控制和跟踪,起到危机预防知识宣传员、观察员、咨询员、联络员的作用。
每一位在校大学生都组合在不同的某一个班级内,班内同学彼此熟悉,没有较大的距离感。而和谐的班集体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在班内建立一些爱心小组,同学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这种对心理的关爱往往能落到心坎上,并能让人动情、感触深,甚至终生难忘。
(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表率作用。沈晓红等人(2002)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温情与理解有助于大学生采用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积极的应对方式;而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和溺爱,则会导致其采用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消极应对方式。据了解,很多家长因为孩子上大学了就认为长大成人了,不愿管也不想管了,或者怀着一种想管但又管不住的无奈心态。事实上,父母应该而且必须配合学校,继续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父母有责任了解与关心自己孩子的心理问题,尤其在一些年轻人情感纠葛问题上,家庭的处理往往比其他机构更有效。辅导员首先应使家长明确家庭对学生心理支持的作用,让家长认识到预防学生陷入心理危机的重要性。其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最后对于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辅导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其家长,使家长配合干预,对其实施监控。
(四)配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
心理咨询专家是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的关键,高校心理咨询专家为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等问题只有真正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才能完全行之有效地解决,简单说教和行政手段只能治标不治本。成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最终要靠心理咨询专家。所以,辅导员要配合心理咨询人员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心理危机干预中面对的问题是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是精神疾病,即使是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也应明白自己的专业限制性,适时转介给专科医院。因此,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一定不能扮演“专业人员”,轻易做出判断,如果贻误了干预的最佳时机,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五)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针对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热情好动的心理特点,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心,探求多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达到降低心理危机发生率的目的。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辅导员要积极组织、策划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组织大学生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比如,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要结合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得以提高。
心理危机干预是多方合作的过程,辅导员应争取各学科教师的配合,共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事实上,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但目前,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大学生数量激增,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很多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因此辅导员要与各科教师经常沟通,及时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让他们认识到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业,也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
河北省邢台市畅想心理职业培训学校
邢台市畅想心理咨询中心
网址:http://www.hbxtxl.cn/ http://www.xtxlzx.com/
地址一:邢台市襄都区(开元路与团结路交叉路口北行100米路东)恒大城2号公寓楼7层716室
地址二:邢台市襄都区红星西街(路南)西仓巷南行20米路东
乘市内18路公交车到邢台市政府下车西行30米(路南)西仓巷街路东
联系电话:13363713910 13131956613 18131966618 张老师
办公电话:0319—5212185
|